那是我稍后才发现的事,一个人旅行,是逛博物馆最好时机。
我会在这个博物馆逗留多久?会不会一分钟后索然无味抱头而逃?或者我会呆在里头不见天日忘了午餐?….这都纯粹是我和博物馆之间的事。
在维也纳逗留虽说不长,但,博物馆是非去不可的!然而,在谷歌随意打出“Vienna museum list”(维也纳博物馆列表)几个字,须臾间名单好几页长。冬天,博物馆提早关门,一天时间大概只能逛一或两个,我得更加挑得仔细。
那天方抵步,从维也纳机场到下榻地点,安顿好行李,围巾还没摘下,身理时钟还在眼皮间调整,我转身又出门。初来报到,第一件要做的事是确认接下来几天参加的学术论坛会场,恰巧会场离维也纳地标——聖斯德望主教座堂也不远,而最靠近的,我也有兴趣一进的博物馆,大概就只有莫札特的故居。于是,我乘天黑前赶了过去。
俯瞰地图仿佛聖斯德望主教座堂和莫札特故居这两个建筑物之间只相隔几条街,但,我还是迷路了。问了几个人,比手画脚好几轮,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巷,一扇丝毫没有“朱门”范儿的小门口,小小的告示牌显示这里就是莫札特在他壮年,也是英年早逝前几年,与太太和女儿所居住的公寓。
从风光到没落
没错,我在里头果然听见教堂钟声,从莫札特的窗口还可以看见教堂的塔尖。据闻莫札特风光时期常常在里头表演,我可以想象有一辆马车停在他家门口,载着手挽乐谱的他从这里到那里。据闻这房子他交上不菲的房租,大概也是因为这距离。
他风光的不只是这些。这小小的公寓里,容下的除了一架大钢琴,还摆上了许多椅子(他应该常常邀请友人到他家里听他演奏的吧?)。此外,他女儿的睡房,精心设计的图案雕刻,到现在依然清晰。当初的装潢和餐具,如果还没有被移走的话,应该足够表现出这屋子主人的气派吧?
他在这间屋子渡过的时日不长,却是音乐产量最多的年。是地灵人杰呢还是这公寓风水好?
我带着疑问慢慢拾级而上。
故居第三层,这里好像没那么明亮。这一层,记载着他最后那几年的时光。这时候,冬天的寒意逼近,天色也开始暗了下来。
不懂自己生命即将告一段落的莫札特,这里的资料显示当年他是如何的骄纵,他和萨列里(Antonio Salieri)之间的猜疑和竞争,他染上赌瘾而家道中落,最后得病骤然离世…种种。我在这一层认识了另一个莫札特。
我禁不住想,这馆子未免也太浓缩了吧?小小一个格局,不超过一百步的时光,我就已经读完他的风光和没落。
不显著的答案
博物馆的资料没有美化莫札特。她如实的报导这音乐奇才的一生,如实展示出他奢华的壮年,逼人的才气,更不隐瞒他的自甘堕落,也毫不掩饰他和萨列里这两个当代音乐家之间的瑜亮情结和张力。
论名气和创作,萨列里犹在莫札特之上,但莫札特却比前者更流芳百世;莫札特在私函中透露自己的委屈和遭受萨列里的打压,然而两人却合写过曲子。莫札特死后,萨列里甚至还成为了莫札特遗腹子的其中一位音乐导师。
而,那个至今依然无法解开的迷:到底是萨列里毒死莫札特的吗?我无法在这博物馆里找到答案。
且听耳边导览器传来那把婉言平和的男声,他说:有些答案对智者来说并不需要那么的显著。我想想也是,博物馆里头所展示的资料和古物,本来就不为了做结论而用。
留下思考问题的我,才是博物馆之一绝。
所以我说,参观博物馆,真的是个人和博物馆之间的私人交流。博物馆,是让人思考的地方,而不是提供结论或答案的教科书。
(2015年6月份刊登于《普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