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30, 2010

早归

5点正。我可以回家了。
废话,在政府部门里,都可以5点准时回家的。

突来的小狂欢,可见我自己开始习惯做实验做到6,7点的生活了。
要完成的实验突然增加,要合作的人突然也多了,见老板的时间也越来的多。
吃饭时会担心自己的gel有没有over runned,心不在焉的。连梦也在touble shoot 自己失败了的试验里哪一个步骤出了问题。
有时候,巴不得住进实验室里。
(opss.. did I just say that? I must be crazy.)
试验全然占据了我的生活。真正的,觉得自己像一个(full time)的研究生。

很想将自己在理性的实验室里,那不小心流泻的感性点滴写出来。虽然有时候,我局限的时间,让我选择前者。我开始学习写报告,没有空管文学。
可怜的另一边脑,正萎缩了吗?

不要。
今天早点回家,练琴,然后看书,睡觉。
先丢掉科学,连睡觉也不要。

唔,就这么说好。

Saturday, September 18, 2010

反感感冒

我想

双子座坏的那一面,显现了
大概,天气太热
有东西憋在心里

所以
听了Yiruma的钢琴声,没有好转
洗了澡,还是没有好转
躺了躺,依然没有好转

有些事情,发生的,想起还是历历在目
有个名字,想起时,还是要抬头平息呼吸
一些状况,还没有处理好,还没有

感冒了,我的反感。

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10

书的命运

同样也是爱看书的S,和我有不一样的原则。
我们也疼书照顾书,但是,他的书从不外借。其实,他是有借过好些人,但是,大概他“遇人不淑”,书都是凄凄惨惨的回来,再不,索性不回来。
我也是。我的《顽皮故事集》 、《淘气故事集》、《小王子》、《第一次亲密接触》还有几米好几本书,不懂借了给谁了。心其实还在疼着。

虽然有过不良好的纪录,但我还是会借人书。
大概因为我当了6年图书管理员的关系,所以,我懂,一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生命如何的流传,背后的书卡多么的壮烈记载着一个又一个的名字,而不是静静的矗立在哪一个角落,等一个大扫除,再一本一本的拿出来,打开,晾晾风,涂上赶虫的药,盖上,再收回去。。
加上,如果我在看着某本书的时候,想起某个人,也愿意和某个人分享。那代表,我和那个人的感情有一定的深厚,认识也有一定的程度,所以才会想起他/她。

S说,我最不能忍受书回来的时候,皱巴巴,粘嗒嗒的。
我说,我也有试过书回来的时候,有咖啡迹和手指印,如果我有稍多一点的洁癖,我会联想书本曾经遭受过粗暴的对待。

可偏偏,我看书也是到处乱丢的,姿势也千百态。所以,也不能要求人家小心翼翼的翻书。
但我坚信一个原则,爱看书的人,会把书珍惜的看,会把书还给我。

相比S,有幸当他的珍藏,命运肯定比我的骄矜许多。但是,它们只在他眼中美丽。如果我的书可以借此游走在不同的人的怀里,我相信,我的书,并不会反对。

Wednesday, September 8, 2010

以己度人

报章有这么一个小小的文:
某电台的开斋节广告,由于意识带有别的宗教色彩,(所谓这带着宗教的符号就是象征佛教的莲花和如同圣诞老公公的摩天轮/三轮车),故在日前抽起。

心有疑惑,就在FB写:
莲花代表佛教?摩天轮等于圣诞老公公的坐骑?
对我来说,莲花是长得很漂亮很独特的花,我拍照的题材;摩天轮等于虚拟的童话假象处,我鸟瞰城市的好地方。

因为把它贴了出来,就扯上一点关系了。
原来导演是公主的老板
原来导演是华人

上网搜寻一下,原来话题闹得挺大的。可惜我找不到公主说这声援的角落,却意外的闯进一些激进分子的部落,都在辱骂导演。
如果导演不是华人,也许,会不一样?
大致上的意思是说:什么新时代巫裔,导演你懂些什么?

不懂通过什么管道声援,也就在这里说说。

53年了,我们都好像没有什么沟通。套我所敬重的Bro AngCH 在出席了许许多多的对谈后说的一番话:很多时候,所谓dialogue,只是monologue。没什么意思。
有时候,我宁愿不要出席这么呼呼哈哈的座谈,我和我的巫裔同胞同事聊聊天话话家常,反而能够互相了解。

比如说:原来他们怕华人大肆的燃香,是因为,他们相信有种众生,是靠香火为食。
比如说:他们看我去参加静坐,以为我有烦恼,看不开了。

当然,我都会解释一番,他们就给一种“原来如此”的神情。

你说我不懂你,请问你有要互相了解的想法/努力?

最近都在收看中国制作的《西游记》,我都留意其subtitle。发现,很多的诠释,不懂有心还是不懂,是错误的。然后一看片尾翻译员的名字,原来是巫裔同胞啊。
我是不是,应该投诉:你们不懂,就不要乱乱翻啊?

能不能呢?
结果大家都还是以己度人。

Saturday, September 4, 2010

好的老师

我们没有办法懂所有的事情,当然,一些能力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可是,启蒙的时候,懂得运用自己的能力之前,我们需要好的老师。

那天,听朋友分享她是如何遇到她这个瑜伽的好老师。
她第一个老师,强迫她做她不能做到的动作,只有她懂自己身体上某些局限,却苦不堪言。
她放弃了瑜伽一段时间,直到他遇到这位好老师。
这老师,会替自己的学生量身定做适合学生本身的动作,然后她懂朋友身体的僵硬,慢慢的让她的肌肉学习放松。
她甚至直到朋友需要更深的学习,便叫她找更好的老师来练习冥思。
朋友是印度人,听起来,如我们在佛学课本上听到的“梵我和一”那种,朋友欢喜受教。这里先不讨论这个梵我和一究竟或不,但是,至少,这个老师,会懂学生的需要,让她进步,

然后我想起了我的音乐老师。
我的第一个钢琴老师,没错是启蒙了我很多乐理和钢琴的基本常识,但是,她没有让我爱上钢琴,也没有让我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音乐细胞。
她敲我的手指,让我偶尔还会打个寒噤。
我这个小提琴老师,大概因为我没有根据正统的考试步伐,所以,他教得很“随手抓来”的一种“贯通”,我也学得自在。
他甚至会告诉我一些古典乐方面的知识,里头有历史流行还有一些非常basic却很深的道理,就好像音乐里的一加一,我们都懂一加一是什么答案,但是,为什么是这样子足以让我们写一本论文。
这个老师就是我“随手抓来”的论文。
甚至,当我在想着《C大调女生》的故事的时候,不少的灵感,是在音乐课室里,“随手抓来”的电光火石。

所以,即使我的生活费“挽挽紧”,但是,我还没有想过要放弃学小提琴,大概都是因为这位老师。

然后,看看身边一些朋友,他们也是很好的老师。
他们不会直接从书本里抄题目来考学生。
他们不会觉得学生都是没有用的,只是觉得他们懒惰。
他们会让学生们开心的学习,做错了会向学生抱歉。
他们会找些课外的题目/还是文章,让学生们学习。

偶尔我听侄儿侄女他们报告学校里的事,老师说的事,会发现,他们也遇到很好的老师,会说一些道理。
多好!

大概,好的老师,都有一种同理,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为学生量身定做一些知识。

Wednesday, September 1, 2010

毕业* 失业




大概是某报道炒起了这个讨论,今天,凑巧,两个电台早上的清谈或叩应环节都离不开这个主题:
“毕业等于失业?”
某电台就将课题锁在这个角度:你的经验来说,你毕业了多久才找到工?

从叩应进来的对话里发现,不是所有人在毕业过后都是无业的,甚至一些人,是选择毕业过后无业。

我的情形,我确实是在毕业后8个月才正式开工,因为新的semester那时候才开始。但是,自己在毕业的时候,已经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读下去了。原因有几:念我们这一科的,当时确实有几个同学在还没有毕业就已经找到工作,但多是和sales有关。我不善sales。其二,因为industrial training的时候,让我发现自己的兴趣在于更深一层的科研。所以,几乎不二念的决定找指导老师做MSc.

所以,我是选择让自己失业的。

后来才发现,这也很好,因为,这段空档让我可以在父亲最后的几个星期,陪在他身边。也因为这个空档,我可以在父亲身后,心无旁骛的来回怡保好多趟处理母亲的退休金父亲的遗产等琐碎得几乎让人失耐心的工作。也因为这个空档,我可以慢慢的找指导老师,写Proposal处理入学事宜。我想,还好有这个空挡,不然,我应该会疯掉,单看我在一个人来回的巴士上掉的眼泪,就已经知道,我的疗伤时间,并无法很长。还好有这个毕业后的空档?

毕业后失业等同世界末日? 不见得。

但是我也不认同一些人说,毕业后去旅行是因为读书读了很久了,要稿赏自己。
确实,我赞同毕业过后的旅行,但理由有二:一是工作了大概就不能都这般任性;二是大概,能够一起旅行的朋友,这个是最珍贵的时刻了。而不是说自己读书辛苦了。

所以啊,未必旅行,就有好些朋友,在毕业过后积极的当“营虫”,“一次过”参加很多密集课程,从全营到静七到.......有点像时日无多努力精进的心情。确实,工作了,是人生孓然不同的路程。从学生转换到一个从此为社会服务的身份,要一个小小的休息,也不是一间很demanding的事。
当然,这个也是很讲究福报的,那些要担当家计的朋友,根本没有要休息的想法。

没关系的,最重要的是,要懂自己做些什么,要些什么,不是说虚度光阴。

毕业后我也想旅行啊,只是那个时候,大二大三的时候跑活动将所有的贷学金“好好”的用完了,无法远行。但是,我觉得,旅不旅行,不是我休息的全部。不过,我觉得,我已经是很有福气了,至少,可以有这么的时间,让我想想自己接下来的路,不需要逼我做决定。

毕业过后的然后,就是现在了。
那段过渡期,大概就是我休息的驿站,没什么好严肃的。